必须更换中国的立国之本——告李悔之
楼主
来源:张国堂@cnzgtok 12/18/2014 12:15:00 AM
必须更换中国的立国之本——告李悔之 李悔之先生: 你现在议政,除了争吵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党媒”指控宪政、普世价值的主张者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你反过来又指控“党媒”“反党反社会主义”。你们这样争论,能争论出什么结果来?宪法的解释权在他们的手中,你绝无可能获得宪法的解释权。因此,必然是人为刀俎,你为鱼肉,你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性。你何苦呢?这些争论,毫无意义。只是浪费你和你的粉丝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可能惹祸。你难道忘了文化大革命吗?你指责那些打麻将的人,我看你还不如那些打麻将的人。打麻将的人没有给国家添乱,也没有误导他人,而你却误导你的粉丝,也在给国家添乱。你在与我抢夺读者,干扰我传道。你们制造的噪音淹没了我真理的声音。我传道是在拯救中国。因此,你就是在给国家添乱! 我在海外的网上获知,有一篇托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文章《回到根之国却发现根烂了》在中国的网络上流传。中国现在真正的问题是根烂了,就是中国的立国之本烂了,这就是中国政治糟糕的根源。我们必须重建中国的立国之本。 中国人在基本信仰和政治原则上没有共识。中国人现在唯一的共识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国人并没有所谓的“宪法共识”。毛左派说《物权法》违宪,但改革派说《物权法》没有违宪。这表明毛左派与改革派对宪法的理解不同,分歧巨大,而且敌对。尽管毛左派与改革派在口头上都高举宪法,但他们实际上并无宪法共识。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并不认同宪法,这其中包括我张国堂。宪法是约束**的,不是约束公民的,因此,公民有权不认同宪法! 哲学、宗教、政治学、历史等等都属于文化,我们研究道德学问,是合法的,**无权管我们。如果**敢管我们,那么就是**违反《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就是失信于民。因为中国**已经在这公约上签字,并且人大已经通过这公约,因此,这公约就是国家的法律,**就不得违反! ***先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上签字,并让人大通过这公约,这是***先生一生唯一的功劳,这一功劳很大,历史必将记住他的这一巨大功劳。 现在中国到处都是争吵。争吵已经成为中国真正的主旋律。张千帆先生说中国人普遍都不讲理,但实际上是中国人无理可讲。 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信仰儒教,敬畏、侍奉昊天上帝,讲孔孟之道的理。那时,中国人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读书人打倒了“孔家店”,于是***人讲三民主义的理,***人讲马克思主义的理,打了几十年的内战,1949年之后,大陆中国人讲马列毛主义的理,台湾的中国人讲三民主义的理,中国从此分裂。文革结束之后,马列毛主义逐渐失去大陆中国人的信任。现在的大陆中国人根本就没有理可讲。 亚里士多德说:国家是義理的结合。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分辨是非、善恶的一系列标准,这就是義理。用托克维尔的话说就是要有一系列的教条性信仰。 托克维尔说:“教条性信仰,因时代不同而有多有少。这种信仰的产生方式不尽相同,而且它们的形式和对象也可能改变。但是,教条性信仰,即人们不加论证而接受的某种信念,是人们无法使其不存在的。如果每个人都力图各自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独自沿着自己开辟的道路去寻求真理,则决不会有很多人肯于团结在一个共同的信仰之下。 “因此,不难理解,一个社会要是没有这样的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这时虽然有人存在,但构不成社会。因此,为了使社会成立,尤其是为了使社会欣欣向荣,就必须用某种主要的思想把全体公民的精神经常集中起来,并保持其整体性。但是,除非每个公民时时从同一根源去汲取自己的观点,同意接受既有的信仰当中的一定数量的信仰,那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见《论美国的民主》下卷:第二章、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 |
|
发表于:12/18/2014 12:16:00 AM
1楼
托克维尔所说的“教条性信仰”,可以简称“信条”,在数学上叫公理,物理学上叫定律,华盛顿称之为政治原则。这是政治思维的逻辑起点。中国有句俗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在政治思维的逻辑起点上有分歧,那么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讨论就分歧更大,甚至会因敌对以致爆发战争。德国的著名军事学者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交往的继续。1921年以后,国共两党的主义之争不可调和导致国共内战;文革时的争吵导致武斗。中国的左右之争已经出现“约架”,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左右之争已经影响中国人之间的私人友谊,陈有西与司马南合影都能引发争议,可见中国目前左右分裂之大、之深。今日左右的分裂和对立,发展趋势确实令人忧虑。 |
|
发表于:12/18/2014 12:18:00 AM
2楼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美国人这个名称来自你们的国民身分,它是属于你们的;这个名号,一定会经常提高你们爱国的光荣感,远胜任何地方性的名称。在你们之间,除了极细微的差别外,有相同的宗教、礼仪、习俗与政治原则。” 张国堂 |
|
发表于:12/18/2014 12:18:00 AM
3楼
2014年7月12日说明:在国内博客和论坛发文时标题为《不要议政,而要专心研究道德学问——告李悔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