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首页 | 分类信息 | 招聘 | 房产 | 黄页 | 论坛 | 博客 | 新闻热点
金海湾  >  论坛首页  >  学校信息  >  申请留学前你应该了解的美国大学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申请留学前你应该了解的美国大学
楼主
来源:yyy@sspuweijifen 1/22/2017 9:56:00 PM

根据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霍克斯比(Caroline Hoxby)的最新研究,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竞争性的强化和学生质量的提高,仅仅限于以常春藤大学为代表的顶尖名校。其他绝大多数大学的教育质量要么持平,要么明显下降。教育投入是个最突出的例证:2006年,美国最顶尖的1% 的大学在每个学生上的年度花费是92000美元(实际超过全额学费),而普通大学则只有12000美元(大多由学生学费承担)。这样显著的教育投资区别,自然造成教育质量,以及毕业后社会机会和报酬的巨大差距。

从宏观角度而言,霍克斯比的研究结论完全符合美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演变。普通美国大学教育,是每况愈下的中小学教育的延伸,其质量自然无法提升,导致后文提到的美国职场上大学毕业生的“贬值”现象。而美国的精英教育则持续领先世界,历年诺贝尔科学和经济学奖项大多花落美国,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从学生家庭支出的角度,美国高等教育的分化也非常明显。普通大学学费的高涨,成为中产阶级家庭的巨大负担,美国大学生贷款总额超过1 万亿美元,这一天文数字大致相当于近十年伊拉克战争的全部费用,从而成为房贷危机之后另一主要的债务危机。并且,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说法,这一学生贷款债务正在成为许多人“美国梦” 破灭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反的是,近十年来,几乎所有常春藤大学都取消了贷款制度,代之以直接资助。

哈佛大学带头,耶鲁和普林斯顿纷纷跟进,不仅将完全免费再加生活补助的贫困生标准上限提高到家庭年收入65000 美元(2011年数据,此后每年上调),而且对一般中产阶级学生资助的标准也大幅提高,获得资助的家庭年收入上限达到20万美元,大约75% 的在校学生因此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尤其是年收入在6~18万美元之间的父母,每年为每个在校子女学费和食宿的总支出,只占税前总收入的1%~10%。据《大西洋月刊》统计,在这样广泛的资助下,2013 年哈佛大学本科学生平均4年的个人总费用是53910美元,即每年不到13500美元,这低于大多数州立大学尤其外州州立大学的费用。

教育竞争日益表现在“常春藤名校”升学竞争的白热化

在个人回报上,常春藤教育更是无与伦比。除了美国近二十年来绝大多数新亿万巨富是顶尖名校毕业生这一事实之外,据《华尔街日报》引用的详尽调查,1972 年分别进入常春藤与公立大学的毕业生在1986 年的平均工资差距是15%,而1982 年入学的,这一差距达到39% !各种迹象表明,这一差距只会有增无减。

从社会总体而言,“常春藤盟校”等美国名牌大学代表的“超级精英教育”支配美国“上层建筑”的传统日益牢固。据统计,12所美国顶尖私立名校的校友占了美国企业界领袖的54% 和美国**重要领导岗位的42%。对比之下,美国上层精英中只有25% 在州立大学接受教育,而美国全国州立大学学生的总数,超过十来所私立名校校友的数量几十倍。

仅一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本科入学的新生总数就超过了“常春藤盟校”的“老三大”也即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新生总和,其录取人数更超过“老三大”总和两倍。这一举世闻名的州立大学与常春藤盟校各自的学位在美国社会“含金量”孰高孰低,由此一目了然。名校校友支配美国上层建筑的传统不仅长盛不衰,而且变本加厉。从老布什总统开始,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美国总统一直是常春藤校友。2004 年和2012年两届总统大选,分别是耶鲁校友小布什与克里,以及哈佛校友奥巴马与罗姆尼之间的“常春藤内战”。

按照这样的总结,时下的美国简直可说在实行“常春藤专政”。总之,美国的社会大势是社会竞争逐渐集中到教育竞争,而教育竞争的重点,则日益表现在“常春藤名校”升学竞争的白热化。在美国常用的一个形容词是,这种竞争达到了血淋淋的“割喉”( cutthroat)程度。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激动,也绝不亚于范进中举。1999年出版的描述美国“高考”历史的名作《大考试》(The Big Test)最后总结说:“美国人对名牌大学入学的痴心,已经超越了理性的界限。”
回复该贴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回复主题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