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派:过度透支,美国经济很悬
楼主
来源:woswoswos@woswoswos 4/26/2018 6:49:00 AM
今日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震惊了全球,钜派透露,根据该调查显示,美国有45%的公民是靠着透支消费维持生活的,这就好比“拆了东墙补西墙”,钜派比喻到,没有储蓄的美国人,预计到2050年,将产生高达137万亿美元的缺口。 钜派提到,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一直是比较超前的,这曾经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情,但是现在来看,却并非值得夸耀。钜派指出,不少美国人靠贷款过日子:上大学靠的是学贷;买车靠的是车贷;买房靠的是房贷;除了这躲不过的“三大贷”之外,还有一项就是离不开的信用卡消费,钜派表示,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一个美国人拥有四五张信用卡很普遍。许多人每月信用卡消费只还一部分,剩余的部分要付高额的利息,这就形成了卡债。据统计,扣除抵押贷款债务,美国人的平均负债为3.7万美元。2017年整个美国的家庭债务超过了13万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这也是美国连续第五年家庭债务持续增加。 钜派认为美国人这种不喜欢储蓄的观念,迟早将会让他们不堪生活重负。当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让许多美国人过了几天苦日子,2009年年中,家庭储蓄率一度升至6.6%。然而,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失业率下降,家庭收入增加,美国人的借债愿望再次提高。2017年12月,美国家庭的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仅为2.4%,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是一个消费型社会,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经济总量的70%,对此钜派认为,民众借债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但凡事有度,过则有失。债台高筑、信用消费给民众带来严重的不安全感。美联储一份报告显示,有7300万美国成年人感到财务困难,占成年人总数的约30%。《纽约时报》警告道,借债增加意味着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增加。汽车消费、信用消费等持续攀升,超出民众的偿还能力,债务不断累积,可能造成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果。 除了家庭债务之外,钜派认为美国还有另外两颗“债务炸弹”:一是企业债务,二是**债务。钜派根据研究系统公司FactSet的数据,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美国标普500上市公司中非金融类企业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73.3%,创下历史新高。而美国**债务,短短10年时间从10万亿美元增加到了21万亿美元,未来也没有打算减少。 那为什么美国人会出现这种过度借贷,过度消费的情况?对此钜派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机构的各方面信贷全面开放,1980年后,信用卡行业放松管制,可以随意收取任何的利率,美国人往往使用信用卡,如同现金一样,信用卡行业也往往专注向高风险的客户入手。但是,1986税收法律改革,提出家庭资本贷款可作为免税优惠,就像住房抵押贷款一样,利息由贷款者支付。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其它形式的信贷可作为扣税或免税。因此,出现一个家庭资产借贷的爆发期,导致大量的中产或高收入的家庭实际上以资产抵押,再不断提升他们的信贷金额。从而,美国到达一个地步,拥有众多不同的借贷方式下,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要储蓄呢?反正如此容易获得信贷。外在的环境因素,造成美国人不储蓄的习惯,拥有一个信念:“购物直至你破产为止。”这个观念似乎是美国人文化的一部分,“透支消费”已经是很难扭转的一个定局。 同时,钜派调查发现,有超过四成美国家庭没有银行账户。目前,数以千万的美国家庭也意识到不想获得更多的信贷或消费更多,美国人变得更加谨慎,但是,在制度上,美国仍然需要做几件事情,至少,需要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储蓄机构。 钜派指出,最近,美国银行或其它大型的银行企图收取额外的费用,尤其是帐户不足最低结余时,每月需要支付20美元或以上的手续费。这种趋势,往往劝阻低收入家庭储蓄存款。事实上,美国有25%的低收入家庭根本没有银行帐户,他们无法支付太多的额外费用。因此,钜派认为美国**需要激励银行创造小储户的帐户,在欧洲各地甚为普遍,他们设有一个最低余额,但是不另收费,只是支付一定的利率。这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与银行合作,以**补贴来完成这一点。 同时,钜派认为,美国也需要遏制一些掠夺性的贷款,修改税法,现时的税法,等同于激励真正富裕的纳税人,有助他们利用退休账户增值,购买越来越多的住房。然而,却忽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家庭,每月过着入不敷支的生活。许多的国家,小额储蓄的账户也是免税或扣税,但是,美国却是相反,借贷人可获得免税优惠,储蓄的小户却被征收各种费用。这是不合理的。 虽然钜派也觉得消费理念可以适度超前,但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如果不计后果的过度消费,像美国一样,从个人到国家,都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过度透支,那早晚有一天,可能就看不到明天了,美国经济,很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