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华大使应超越经济 沟通政治文化
楼主
来源:步晶陨@huosexingkong 6/23/2010 4:01:00 AM
今天,尽管中日关系高度发展,但却没有一个超越特殊领域而具有普遍影响的人物出现。 日前决定任命日本伊藤忠商事公司顾问丹羽宇一郎为新任驻华大使。这是日本**首次任命民间人士出任驻华大使。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驻华大使历来从外务省官员中挑选。但这次选用了外务省外的民间人士,有媒体对丹羽能否承担如此重任表示怀疑。他们认为,驻华大使非同普通职务,这个人选必须对牵涉中日两国的历史问题以及中国党政体制非常了解。媒体还怀疑,一个民间人士,是否拥有与外务省及日本政界充分沟通的能力。 对此表示欢迎的意见也不少。这种意见认为,这项任命如果属实,则是菅内阁政治主导的一项决定。据此间媒体说,之所以选择民间人士充任驻华大使,是因为外务省内现在无法找出一个在中日两国均具有广泛社会交往与影响的人物。 在日本财界,丹羽宇一郎是个口碑不错的人物。他今年71岁,1962年进入伊藤忠商社,此后一直活跃在日本粮食贸易领域。1998年,他担任伊藤忠商事公司社长,数年之间,让公司转亏为盈。现在,丹羽宇一郎任伊藤忠商事“商谈役”,即名誉顾问。 在规模上,伊藤忠商事在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之后,居日本第三。丹羽宇一郎出身于一个书店经营者的家庭,也许是受家庭影响,他从学生时代,即养成大量阅读的习惯。据说以前一直每年要读150本各类书籍,当了社长后,他也坚持每年读60本。他曾就读于名古屋大学,学生时代曾任名古屋大学学生自治会长。1960年反日美安保运动中,他担任名古屋学生领袖。 作为一个打工皇帝,丹羽宇一郎一直保持谦虚的姿态,非常低调。任社长之后,他仍然在“吉野家”吃牛肉盖浇饭。现在,这家连锁店在中国有不少连锁店,价位稍高,但在日本,这是最普罗大众的便餐。此外,他也拒绝公司配备司机的轿车,与普通公司社员同样上下班挤电车。在他指挥下,伊藤忠商事三年就扭亏为盈,实现705亿日元的盈利。 虽然丹羽不满媒体披露的消息,但他却很配合媒体采访。首先,他谈了日本必须与中国友好相处的道理,“假如今后日本不能与中国融洽相处,国家发展就不会顺利。”其次他还表示,日本必须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关于驻华大使这个职务,丹羽宇一郎表示,作为一个民间贸易人,他还“希望从更广阔视野为国家做出贡献”。 日本的大型贸易公司,牵涉各种贸易,他们拥有的信息,甚至超过日本外务省。此外,日本贸易公司很早就十分重视对华贸易,也十分重视发展中国人脉。从这点来说,从贸易部门推出驻华大使,也有其道理。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一个民间商人担任驻华大使? 任命一个经济人做驻华大使,是否就是把中日关系“矮小化”?笔者倒不这么看。但另外一个方面,中日关系其实依靠经济维系。显然,两国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相互交往以及彼此信赖属于薄弱环节,至少没有同经济一样,达到一种自律发展的程度。 现在,日本政治家认为,在本国外交圈、文化界都无法找到一个在对方国家具有很大影响的外交人物,这又说明这样一个现实,即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中,经济走在前面,而政治文化关系远远落后。 回顾历史,中日即使在邦交尚未正常化的年代,仍有一批德高望重的人为两国关系奔走。当年,中日双方分别有廖承志、宇都宫德马这样的友好象征。今天,尽管中日关系高度发展,但却没有一个超越特殊领域而具有普遍影响的人物出现。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首先,今天两国各自社会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确很难产生那种跨越性的人物。此外,如何超越某些人为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框架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今天,中日两国均进入新一轮的世代交替时代,两国必须推动建立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双边关系,培养新时代沟通双边的人才,才能把两国关系推向新阶段。今后,驻华大使应当超越经济,成为沟通两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关键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