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首页 | 分类信息 | 招聘 | 房产 | 黄页 | 论坛 | 博客 | 新闻热点
金海湾  >  论坛首页  >  电影电视  >  《海洋》受追捧,再看“如何让观众发现好电影”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海洋》受追捧,再看“如何让观众发现好电影”
楼主
来源:金海湾网友@anastasia 8/17/2011 10:35:00 PM

市场往往功利,中国电影市场也是如此,问题在于,面对迅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那些并没有什么经验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是靠着拍脑门决定问题。

“这片肯定不火,排少点!”

史诗级神作——《海洋》,就是遭到了这种待遇。


8月16日,纪录片电影《海洋》上映的第5日,太平洋院线、万达院线旗下影院纷纷增加场次。为一部纪录片加场,在四川各大影院还是第一次。一直以来,纪录片电影被定位于“小众”,影院不愿接,观众不愿看。为何一部《海洋》会有如此效应?它的上映,能否唤起沉睡的小众电影市场?

惊叹:纪录片电影如此有人气

“买两张晚上九点半的《海洋》。”8月16日下午4时,市民孙晓琪在成都新城市影院毫不犹豫地“下手”了。“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海洋》,所以想看一下。”孙晓琪说,很喜欢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所以对这部他执导的《海洋》也充满了期待。

“投资超过5亿元,拍摄耗时5年,应该值得一看。”现场,记者听到不少这样的声音。新城市影城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2日上映时的每天3场,到16日已经增加到每天5场了,场次增加是观众需求决定的。据悉,截至8月15日,太平洋院线共安排了70场次的放映。

成都万达院线也在昨日调整了排厅计划:此前固定的一个厅上座率能达到60%,因此从17日起增加一个厅放映该片。

这样的人气,让《海洋》片方负责人王女士用惊叹来形容:“上映效果好于预期,观影人数在8月13日、14日上升。”

感慨:《海洋》或许是个特例

在成都星美影业旗下的西南影都,《海洋》保持着每天3—4场的场次安排。“纪录片在我们院线上映的不多,印象中只有《迁徙的鸟》和《海洋》。”成都星美影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纪录片在院线上映最大的难题是市场,小众影片在大片云集的电影市场很难有所作为。

“《海洋》只是一个特例,并不表明纪录片在院线市场的苏醒。”太平洋院线执行总经理曾敏介绍,与国外成熟的分众院线市场相比,目前国内的纪录片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客观讲,《海洋》属于小众影片,上座率不高。”曾敏分析了该影片在太平洋院线上映4日的数据,“在70场放映场次中,票房平均每场400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场大概有11个人观看。”曾敏说,《海洋》本身也属于“大片”范畴,著名导演执导、投资高达5000万欧元、拍摄时间长达5年,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而且在国内的宣传都是按照商业运作模式,很多中小投资的纪录片根本承担不起。

困惑:市场细分再到浪尖

“四川不乏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要是像《海洋》一样能走进院线就好了。”在峨眉电影频道纪录片工作室副主任周成渝看来,《海洋》这波浪,再次将市场细分问题推到浪尖。

“市场细分的条件还没成熟,但小众影片的市场需求已经突显。”曾敏说,新城市影城只有7个放映厅,在成都电影院中只是中小规模,在平均每周有4部大片上映的暑期档能够每天拿出3-5场放映 《海洋》,说明了市场需求的存在。“院线是根据观众的观影需要适时安排影片的排映场次,只要影片好看,观众就会走进电影院。”

“我们的纪录片目前多依靠电视平台,院线市场还没被关注。”周成渝


回复该贴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回复主题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