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成功发射 创下中国火箭入轨精度最高纪录
楼主
来源:金海湾网友@whitesnow 11/1/2011 3:23:00 PM
11月1日,中国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踏上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交会对接的旅途。 据新华网报道,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使命的神舟八号飞船,1日5时58分07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开始追逐天宫一号的漫漫行程。 未来两天内,神舟八号将沿着陆、海、天基「三位一体」测控网铺就的赴约之路,在中国上空完成交会对接,结成相依相拥的「太空舞伴」。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点火起飞后,在经过583秒的完美飞行之后,它成功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初始轨道。 6时07分53秒,船箭分离,神舟八号进入预定轨道。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此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相距近10000公里。 这枚火箭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一起,创造了中国火箭入轨精度的最高纪录。在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托举神舟八号飞船精确入轨后,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我给它打100分!”。 32天前,长征二号FT1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一塔架起飞,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刘宇把这次发射的入轨精度形容为“命中10环”。 据报道,32天又8个小时前,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从同一发射塔架升空。绕地球飞行485圈之后,这枚中国当前体积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已降轨进入距地面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八号前来相会。 相约太空人们赋予浪漫想像的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看来绝非坦途。神八飞船要通过5次变轨、4次「刹车」,经过将近130万公里的远行,才能一步步「逼近」天宫。 「两个以7800米/秒速度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准确会合,精度要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这就如同太空万里穿针,比我们常说的百步穿杨难多了。」周建平解释。 与此前发射7艘神舟飞船的火箭相比,用于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这两枚火箭经历了100多项技术改进,可以说是全新的火箭。发射神舟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第一次采用先进的迭代制导技术,将入轨精度提升了一个量级。 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第9次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9次飞行。 据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受访时说,「这次发射,不仅发射窗口是『零窗口』,而且入轨精度还要做到『零误差』,难度空前!」 发射「神八」所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这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改进型。根据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规画,这次交会对接是第二步的第二阶段,这一阶 段对火箭提出新要求:一是载荷出现变化,增加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二是入轨精度要求提高。这促使对火箭进行重新研制,同时改进190多项技术。 在制导方式方面,采用了替代制导的方式,可使方法误差大大降低。替代制导是一种比以前的固定摄动制导更为先进的制导方式,在火箭沿着轨道飞向预定目标的时候,通过实时迭代计算的方式来不断修正轨道,不断逼近目标,从而确保实现最高的轨道精度。 此次火箭的飞行轨道,要根据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轨道确定。为了保证天宫一号轨道预测的精确,需要等到发射前四小时才能确定参数。而必须在拿到参数的两小时内,据此确定火箭的飞行参数,并装订到火箭中去。与此前发射提前十多天前就将参数装订到火箭中相比,时间显得特别紧迫。 荆木春并指出, 以火箭产品来说,大的部件有1000多个,元器件则达到三、四万个。一颗螺钉如果没有拧紧,在飞行过程中被震松就可能出问题,导致飞行失败。所以,发射前要对几万个螺钉都进行仔细检查。火箭的发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容许出现任何失误。 荆木春同时指出,中国现在火箭每年发射的次数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十年前,可能一年的发射任务量只有三、四发。从前几年开始,进入高密度发射期,而且已经常态化。今年发射任务达到了20发,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要发射,最多一个月发射四发。 与此同时,发射周期也大大缩短。以前发射一枚火箭要两三个月,现在往往不到一个月。以前长征二号F发射要准备60天,现在压缩到40天左右。从天宫一号到现在的神舟八号,就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