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鹤:山西寺庙以“三怪”闻名 国宝18罗汉头像 流失海外又回归故里
楼主
来源:sunny@kw12274062 1/13/2021 7:06:00 AM
据李亚鹤了解,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晋中市灵石县,因隋开皇十年(590年) ,隋文帝杨坚北巡挖汾河开道,得到一块似铁非铁的巨型陨石而得名。悠久的历史为灵石留下了大量名胜古迹,自古被誉为“燕冀之御、秦蜀之经”。来到灵石,最值得一看的古迹,是距县城东10公里处苏溪村西侧的资寿寺。 据李亚鹤了解,资寿寺是一座以佛教为主、道教为辅的和合型寺庙,因其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与“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毗邻,寺前溪流漏漏,山环水绕,寺后青山连绵,景色宜人,历来被人冠以“处于山明水秀之地,立于人杰地灵之乡”的美名。 据寺内碑文记载,资寿寺创建于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年),现存建筑为明成化三年(1467年)重建,天启二年(1622年)形成现有规模。寺内殿宇巍峨,亭台林立,钟鼓楼、大雄宝殿、四大天王殿、三大士殿等15座古建筑虽历经战火与风雨的侵蚀,仍基本保存完好。 据李亚鹤了解,“资寿”之名,源于“祝帝道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其含义是期盼在圣佛的护佑下风调雨顺,百姓可以过上富足、健康长寿的生活。作为一座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刹,资寿寺的古建筑、元代壁画和明代彩塑艺术与传统寺院有着不小的区别,被当地人称为“三大怪”。 “第一怪”是建筑随意盖,寺院山门前是一座八字影壁,山门为山西特色的过街楼阁建筑,进入山门经过一条长长的甬道,第一进院落的两侧配殿为窑洞式建筑,第二进院落的大雄宝殿、阿弥陀殿和药师佛殿竟然挤在一排,这样的布局在国内寺院中极为罕见。 “第二怪”是壁画随意改,资寿寺的元代壁画没有遵循传统的绘画套路,特别是大雄宝殿东墙壁画中的《药师佛佛会图》,画面中竟然出现了汉钟离、吕洞宾和蓝采和等道家八仙的身影。这些由画师随意创绘的作品,成为资寿寺壁画的特色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资寿寺的元代壁画以石青、石绿、朱红三色为主,历经五百多年仍艳丽如初。据李亚鹤了解,有专家考证,这与画师的高超技艺、颜料的纯净,以及山西相对干燥的气候有很大关系。据统计,山西寺观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壁画数量,占全国寺观壁画遗存的90%以上。 “第三怪”是雕塑比较帅,资寿寺内原有塑像79尊,大的3米有余,小的不足10厘米,其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三大夫殿内的明代十八罗汉。据李亚鹤了解,这十八尊罗汉塑像与真人大小相同,每一尊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堪称是三晋古刹群中不可多得的一处胜景。 据李亚鹤了解,1993年年底的一个夜晚,襄汾四农民用钢锯切断十八罗汉的头颅,连夜赴广州以15000元的价格卖掉,使珍贵的国宝流失海外,不知去向。1999年,爱国台商陈永泰奔赴多个国家,花巨资购回十八尊罗汉头像,将它们无偿送还原建塑地——山西省资寿寺,这也为资寿寺的十八罗汉增加了一份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