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励成:在共同富裕的征途上,物质与文化一个都不能少
楼主
来源:boxy8ieh@boxy8ieh 9/23/2021 10:57:00 PM
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中国走向了对公平的倾斜。 壹 1953年12月16日,神舟大地即将步入冬至,但这一天国家释放出的两个讯号,足以温暖所有人心。 第一个讯号来自《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文件的发布意味着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从试办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自此全国各地合作社渐成风潮。 走在潮头的人,不乏巾帼英雄。新中国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开国英模李田英,便用一双小脚带领着合作社成员,闯出了一条农业互助合作的康庄大道。 6年后这位女强人的身影,从田间地头走向了天安门城楼,在观礼台上她不仅观看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阅兵式,更是受到来自***、邓颖超的慰问。 第二个讯号同样也藏在文件中,《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这是“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党的正规文献之中。 自此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的一个关键词,仅仅是在1953一年,这一词汇便在《人民日报》连续出现了12次。 但就当时而言,没有生产的发展,就没有财富的增加;没有财富的增加,就谈不上共同富裕。 如何实现生产发展和财富增加,成为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也有了答案。 贰 1992年1月19日,彼时的中国大地长冬阴冷,《深圳特区报》开篇却写道: 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 这份生机与温暖来自一趟由北向南的列车,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从专列上缓缓走下,为中国春天的故事按下开关。 在南巡讲话中,***不仅给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还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 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 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叁 沿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时间线,在中国宣布全面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共同富裕的问题就被迅速列上日程。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此外,会议还指出: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如果从1953年的最早正式提出算起,共同富裕这个词已经诞生68年。在这个时间点,正式确立有关共同富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正是历史一以贯之的必然结果。 从***提出共同富裕一系列重要论述,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地位,共同富裕理念在我国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共同富裕理念中,从来不是物质富裕这一条腿走路,文化共富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除了强调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地位,也指明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更体现在精神生活的富裕。 文化繁荣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应当持续重视和发展文化“软实力”,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持续推动社会进步,引领全体人民意气风发地迈向共同富裕。 文化共富与物质富足的关系,绝非是仓禀实而知礼节那么简单。 从根本上来讲,文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推动力,文化繁荣为共同富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此外,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文化繁荣来持续补齐精神贫困的短板。 肆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物质的共同富裕,还是精神文明的共富,首要问题是保障教育的公平。 国内外经验表明,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从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队伍中,既有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也有无数专家学者的身影,同时也离不开许多怀揣家国情怀的企业,起家于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培训机构——新励成便是队伍中的一员。 从2005年开始,新励成便开始在神舟大地,散播软实力教育的火种。 作为基础教育之一,以口才、演讲、沟通为代表的软实力教育的传播,有利于提升国民在生活和职场上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工作中作用更为明显。 翻看古今中外的历史,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口才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正所谓:”: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历史上,毛遂自荐,救赵于危;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墨翟陈辞,止楚攻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使天下三足鼎立的策略基础,”舌战群儒”更是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宏论雄辩。 当代社会,口才的重要性同样突出。***的口才举世仰慕,被世界公认为”钢嘴”。他机敏的应变,渊博的知识,侃侃而谈的修养,不紧不慢的风格,斐然旷世,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誉为”冠绝国际”。 拥有一副好口才,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无论是晋升也好,还是社交也罢,能够真正从个体的角度击破共同富裕的壁垒。 这也恰恰契合了当今这个时代共同富裕的本质需求——共同富裕不是要消除差别,不是平均主义,而是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奋斗能进入到中等收入的群体。 实际上,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能享受到软实力教育资源,新励成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伍 从16年前一个小小的单一的培训机构,到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100余家学训中心的文化软实力培训综合服务企业,新励成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幸运者、国家政策的受益者,同时也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均衡发展。 这一点从新励成全国学训中心布局便能看出。截止目前,处于快速裂变期的新励成,通过直盟体系的搭建在全国已经开设105家学训中心。 按照常规思路来说,哪里人流量密集,哪里经济更发达便是门店选址的标准。但在新励成心中不止有眼前的经济利益,还有肩上背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励成的学训中心布局中,有像北上广深这样的繁华都市,但更多的学训中心都深深扎根在祖国的三四线城市。 在2019年,新励成还首次跨越胡焕庸线,在呼和浩特落下“棋子”。众所周知,“胡焕庸线”是我国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分界线,教育资源差距较大,新励成此举无疑将缩小地域间教育资源、软实力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在拉动西部文化软实力教育资源发展上,新励成还在持续发力。时隔三年后,新励成将全国第100家学训中心开在了乌鲁木齐,让文化软实力化为点点星光,持续辐射大西北。 不仅如此,在新励成的扩张计划中,今年11月拉萨LTC有望开业,这不仅意味着新励成全国化战略的真正落地,同时也表明新励成真正将文化软实力的火种,散播至全国的每个角落。 每个生意人心中都有一个算盘,盘算着投入与回报之间的比例。 但始终怀揣创业初心的新励成,愿望就是让文化软实力覆盖中华大地,让那些经济收入不及超一线城市精英的人群,能够平等享受到文化软实力教育资源,并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加持,在职场中拥有更多表现自我和升职加薪的机会,在生活中找到更好的生存状态。 这些只是眼前,在新励成心中还藏着一张更宏大的蓝图——5000×300×100×50=75亿。 5000代表着新励成每一个LTC每年要影响5000人;300代表要通过3~5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300家学训中心;100代表着新励成要努力活100年;50代表着这里每一个学员在新励成学习完后,出去再影响50人。 当所有数字被乘在一起,便是新励成未来软实力教育的覆盖面。 陆 不仅如此,在澎湃的时代浪潮下,新励成还在构建全新的文化软实力培训生态。 从2014年开始,国内在线教育机构以平均每天2.6家的速度快速成长。 在这被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的一年中,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 时空的界限被打破,在线教育浪潮下的教育新生态重建已迫在眉睫。 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教育新生态的蝶变,这是中国教育者们的共同梦想,借屏幕社交时代到来,新励成也在向着未来出发。 8月30日,一场盛大的“新励成在线&BCC项目启动会”在广州天河校区隆重举办,在线模式的确立为软实力教育插上了“翅膀”。 这种模式,打破了空间的壁垒,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了软实力教育的覆盖面。 未来,人人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得软实力教育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与教育者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实际上,无论是学训中心的布局,还是在线教育的破局,新励成作为新时代里的文化软实力布道者,沿着文化共富的道路坚定前行。 当文化软实力的教育资源遍地开花,当每一个普通百姓受到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并因此改变,这种文化共富将为中国的共同富裕提供最饱满的精神动力,引领全体人民意气风发地迈向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