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裕在抗日战争中的五个伟大贡献
楼主
来源:smbaobao@smbaobao 5/11/2012 9:48:00 AM
粟裕在抗日战争中对***的五个伟大贡献 1、开辟和建设了苏中、浙东(派部下直辖管理)、苏浙皖、苏南(与陈毅、谭震林共同开辟)四块抗日根据地,亲手缔造和培养训练了新四军一师,新四军八师(华野四纵),华中一纵(华野一纵),华中六纵(华野六纵),华中七纵华野七纵)五支***的王牌主力部队,创造了我党在日伪顽占领区开拓壮大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党政军地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模范根据地建设,刘少奇对一师那几个“最”的评价说明了一切.(只是有人不熟悉江苏情况,眼睛只盯着聂荣臻晋察冀,陈罗山东,刘邓太行和身边的陕甘宁,对战绩最大、条件最艰苦的苏中区根本不了解。) 其中,苏中抗日根据地(四个军分区包括江南无锡常州在内的6个地委机构类一级军区)是我党在最前敌日伪势力的根据地。在如此情况下,能开辟、保存、壮大,为我党树立了胜利信心,开通了上海,南京,宁波等地敌伪物质进入供给新四军占领区的通道。而粟裕亲手发展起来的新四军一师,为后来组建华野1、4、6纵三支主力劲旅打下了基础。 在苏中根据地,我军实现了胜利反扫荡、清乡、拉网扫荡,致使日寇在彻底失败后被迫解散了15旅团编制,而且在粟裕领导下,我军没有发生例如山东陈村陈罗黎突围,山西辽县彭左突围,聂藤五台山突围,吕肖扬冀中突围等等重大失利的情况。 由于苏中根据地的建设,为后来的国共和谈嬴得了真正的筹码。***对蒋介石说:我们全部退过江南,把苏南区,苏浙皖区和浙东区包括东江和琼崖两个小区让给你们,在全世界面前表示了***的和平诚意。你们给我们什么让步条件呢?能否把东北或平津让给我党呢?(这个谈判的真实意图,就是把粟裕所部浴血抢来的苏浙皖区和浙东区作为党的筹码做交易)。 替皖南事变后的叶项陈老新四军留下了血脉,替红十军团寻淮洲部和红二十六军徐彦刚部留下了血脉,替毛主席秋收起义和井岗山红四军31团留下了血脉(林彪红一军团有南昌起义和红28团血脉,彭三军团有平江起义和红三军血脉,毛主席秋收起义和井岗山的部队血脉,都是在在粟裕领导的新四军中)。 苏中区暨新四军一师抗战期间共歼敌6.6万,其中包括日军0,7万,伪军2.6万,顽军3.3万;我军人数也从皖南出发时的不足2000人,到40年江南指挥部过江北时7000人发展到正规主力3.1万人,地方武装0.8万人。 抗战胜利后,加上调去支援东北黄克诚部队,以及支援山东的叶飞一纵2万人、陶勇八师、王必成6纵(王廖本来就是粟部,后抽调给六师谭震林),成管7纵(有7千人来自皖东部队)共五万人。在整个抗战中,粟裕为我党发展了6.3万正规军(相当于两个朱彭八路军,或7个叶项新四军)。 2、挺进苏浙皖和天目山反顽战役 44年底,中央决定做试探性的战略反攻(或开辟新的战略区),由粟裕、叶飞挺进苏浙皖,王震、王树声南下湘粤。 粟裕率部突破长江,越过沪宁线,穿出苏南水网区后进入天目山。在日伪顽三方夹击下,毫发未损(可与挺进大别山对比,也可与王震到湘南后在余汉谋的威逼下,给中央连连发报强调困难后一枪未发撤回鄂西的情况对比)。之后,遇敌皖陶广部袭击,进行了自卫反击性质的天目山反顽战役,粟裕以三战歼敌一万四。毛主席评说:不错,最好再多歼敌一些。相比王震所部的惨败而回,粟裕的战法不知要高明多少! 粟裕所部的胜利大进军,为全军之后的战略大挺进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毛才有后来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复制),为今后的大兵团野战积累了经验。因为有1,2,3,4纵编制,三个梯队序列(刘邓、陈粟、陈谢),三个方向(鲁西南、豫皖苏、大别山,与粟裕的出浙东、苏南、天目山何其相似)。 3、黄桥战斗:以少胜多,机智过人,胆魄泣鬼神,在开辟苏中新区时一战定乾坤,给***在各战区的反顽反摩擦树立了典范。 1943年,胡宗南、蒋鼎文调重兵拟围攻延安时,云集的我党众将皆紧张无措,刘少奇向中央提出让粟裕火速前来领将保卫延安,后因时间问题没有付诸实施。可见我党中央对粟裕所部的高度信赖。 4、车桥战斗:有步骤、有章法,堂堂正正,打得小鬼子没一点脾气。战役中,粟裕首先在我军将领中展开了大规模运动战,运用围点打援,以逸待劳,以多胜少,战果赫赫,战法多变。对比彭德怀指挥刘邓进行的关家垴战斗,粟定夺妙计定夺、让叶飞现场指挥的这场给***抗日挣足面子的战斗,真不知该做何评价,难怪建国后老彭如此嫉妒粟裕! 5、指挥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北撤。叶、项、陈点将,粟裕任司令的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首发敌后,指挥韦岗歼敌,为新四军赢得赫赫威名,之后的扩军变得非常容易。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以四军二四六团不到三千人的底子,与苏南抗日武装结合后发展到九千人,三个旅级纵队,歼日伪三千人。粟裕在发展和部队由地方游击化向野战、运动战的正规化战役转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粟总有古名将风,粟总在抗日战争中的五个伟大贡献,是华夏儿女所共同承认、并钦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