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调查:种粮成本上涨快是农民新“隐形负担”
楼主
来源:金海湾网友@yoosan 5/11/2012 9:57:00 AM
《瞭望》:农民生产性“隐形负担”加重 农业生产成本急剧攀升,挤压农民收益;农产品价格非理性波动频繁,导致“丰收后的滞涨”、“价格飙升后的深跌”,这些或将继续成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产品供给稳定的隐患。 “把农资成本降下来,也是减轻农民负担。”得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想要了解农民负担,河南省息县彭店乡张庄村种粮大户柳学友脱口而出。他说,种粮成本上涨过快是农民新的“隐形负担”,越来越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刚取消农业税时,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特别高,把很多荒地都开出来了,可现在,外出打工的积极性明显高于种地。”他告诉记者,张庄村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结构变化很能说明问题,“过去种地收入占60%,打工收入占40%;但现在种地收入只能占20%,打工收入占80%。” 而单一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剧烈波动频繁发生,也使农民心有余悸。江西省上高县敖山镇生猪养殖户王海清自2003年开始养猪,至今已有近10年,养殖规模从十几头存栏母猪发展到将近100头。他认为自己能发展起来最关键的原因不是“决策科学”,而是“意志坚定”。最困难的时候,他曾通过变卖值钱的家具、首饰来继续维持养殖。 当前正是春耕时节,本刊记者近日在河南、江西、辽宁等农业大省采访发现,农资价格不断攀升,农产品暴涨暴跌,市场风险加剧成为当前农民普遍反映的“闹心事”。新时期农民生产性负担从直接负担向隐形负担转移,成为影响农民种养殖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受访专家建议,通过加大财政补贴支持、扶持规模化生产、健全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机制来减轻农业生产性负担,实现农民收入增加,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 农资价格上涨挤压农民收益 河南兰考县葡萄架乡贺村42岁的农民王红卫种了4亩地,养3头母猪,维持着典型的小农式生产经营,精耕细作下来每年收入约有2万元,这是四口之家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可以种小麦、玉米各一季,扣除肥料、种子、浇水等成本后收入为750元/亩,加上种粮直补等各种惠农补贴共计93.8元/亩,最后收入在840元/亩左右。 但这样的收入状况维持起来变得越来越难。“这两年农资价格上涨太快,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带给农民的好处。”王红卫随口举了几个例子,柴油价格现在是7.84元/升,5年前5元/升;电价上涨,每亩地浇地费用要高出10元;目前玉米种子60元/袋,3年前只有35元/袋;尿素去年80元/袋,现在涨到100元/袋…… 据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省内261户粮农调查显示,2011年气候总体利好的情况下,早晚籼稻亩均种植成本为717.71元,同比上升13.01%;与此同时,早籼稻均价同比上涨15.49%,晚籼稻同比上涨11.51%,水稻价格平均上涨13.5%。这也意味着,粮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基本被生产成本上升“吞噬”。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王新志等研究者分析,在通胀压力下,此轮农资价格上涨势头尚未结束。柴油调价后,一方面,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接近54.5%,柴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反映到种植成本上;同时,油价上涨还将进一步向化肥价格、运输价格等传导,国家给予农民的柴油补贴难以覆盖油价上涨带来的农资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农民生产成本上升挤压收益的趋势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涨滞交替风险加大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农产品价格整体上呈现波动趋缓态势,但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分品种、分区域单一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剧烈波动频繁;多种农产品价格此起彼伏、轮番上涨。以生猪为例,近年来,“猪周期”频率明显缩短为3年左右,并且振幅进一步加剧。最近的一轮“猪周期”从去年9月份猪粮比价7.57:1的最高点,到最近跌破猪粮比价6:1这一盈亏平衡点,仅6个多月时间。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谭砚文分析,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季节性,一方面城市居民平均一天“一斤菜、四两粮食、二两肉”的需求变动不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价格的反应程度要大于消费者,因此使得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呈发散型特征,在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控时,价格波动的幅度往往会越来越大。 生猪价格是农场品市场波动的一个集中反映,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此起彼伏,频繁上演。2010年小宗农产品如大蒜、生姜、绿豆等价格“疯涨”;2011年以来海南的香蕉、内蒙古的土豆、山东的白菜、山西的红枣等频频遭遇滞销、价格“跳水”;进入2012年以来,大葱、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再起波澜。 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像过山车一样不稳定,增加了农民风险性负担。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农民是产业链上最弱势的一环,躲不开价格暴跌,农民就损失惨重,农民通过经营农业很难有稳定、预期的收益,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也易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江西省新建县农业局分管养殖的党委委员徐樟海说,对大部分养殖户来说,这些风险不仅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还是心理上的沉重负担。现在饲料、人工、环境成本上涨快,农民搞规模养殖越来越难。“好比挑扁担,一头挑的是成本越来越重的,一头挑的是风险越来越大的。照这个趋势下去,要是哪天挑不动了,还能不撂挑子?” 减轻生产性负担需多措并举 受访专家认为,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连续两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来之不易。然而农业生产成本急剧攀升,农产品价格非理性波动频繁,将继续成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产品供给稳定的隐患。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应多措并举减轻农民生产性负担。 首先,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对农民补贴力度。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成本中1/3至1/2均来源于**补贴。以水稻为例,我国目前一亩田补贴100多元钱,约为种粮成本的1/5,提升空间较大。与此同时,从各国经验来看,农业须作为公**品来看待,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抓好中央一号文件中农田水利、农业科技等利好政策在基层的落实,通过基础设施改善让农业生产成本切实降下来。即通过“一补一降”,减轻农民生产性负担。 其次,为农业生产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供制度环境支持。规模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然而实现规模化经营,还需一系列制度跟进,包括: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奖励引导农民向种养殖大户发展;配套跟进金融服务,在抵押方式、利息贴补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为种养殖大户提供贷款支持;加强农资价格市场监测、农产品信息监测发布,改进市场调控手段,打造一个稳定的农产品市场贸易环境等。 第三,对部分市场或自然风险大的农产品,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风险保障机制。如农业保险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实现规模化;而且还是一种财富转移手段,稳定农民收益预期。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现实规模”不足“理想规模”的十分之一。在扩大农业保险险种、覆盖面以及补贴资金规模方面的同时,建议通过健全相关法律对市场进行规范,并建立分散巨灾风险的有效机制,推动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