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游士心与刘邦
楼主
来源:smbaobao@smbaobao 6/1/2012 4:33:00 AM
刘邦与项羽各自领兵攻秦时,虽然刘邦一军也是劲旅,但人们心目中仍以项羽最强。事实上,项羽渐渐也以霸王自居了。所以,当刘邦比项羽更快入关,依照先前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王之”,他应当为关中王,但是这时项羽也打了大胜仗,秦军最强的章邯降了项羽,项羽封了他做雍王,也是这个地区。所以,刘邦还是不敢自称关中王,等项羽来决定。 在这一段时间中,刘邦一再听樊哙、张良等人的意见。入咸阳时不去住宫舍,还是回军中住;刘邦本来好色贪财,但此时“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约法三章大得民心。 项羽来了,“引兵西屠咸阳”。刘邦不杀投降的秦王子婴,他杀了,又“烧秦宫室,所遇无不残灭”。失民心。 项羽这时更把楚怀王架空(“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不久又把义帝杀了),他自己来主宰一切。 项羽这时来给有功的各路人马封王。关中分为三王,雍王(给章邯)、塞王、翟王,又有河南王、殷王、九江王、齐王、燕王等等。把刘邦立为汉王。项羽自己立为西楚霸王。这是回复了秦统一天下以前的局面;天下分王,不过以楚为中心,霸王。 刘邦做了汉王。后来建立汉朝,原来这个汉字,也是项羽最早定的。刘邦先与诸侯一样“各就国”,入汉中。但由此展开了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很曲折。刘邦最后打败了项羽,很不容易。在这过程中,刘邦做了许多得民心的事情,如: 一、把“秦苑囿园池”给人民耕种。 二、让平民在县里得参与政事;“举民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三、在洛阳,就听到了新城三老董公一个很好的意见。董公说,项羽杀了义帝,这是“天下之贼也”,应该“三军之众为之孝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刘邦立即采纳了这个意见,为义帝发丧,哀临三日。向诸侯号召除去“杀义帝者”。使自己站在了很有号召力的一方。 四、听了张良一次很重要的意见。楚汉之争,正战得剧烈的时候,郦食其提了一个意见,“立六国后以树党”,就是恢撤消来六国,立六国的后人,争取他们拥护。刘邦觉得很好,这可以孤立项羽。就叫人刻六国印,准备叫郦食其去办这件事。但问张良,张良一听,大为反对。说了八条反对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说,“天下游士”从四面八方来的人,跟你,希望有出路,但是你把天下都归回六国了,他们还有什么指望呢?《汉书.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陛下谁与取天下乎?”)这是著名的“借箸代筹”一事。 刘邦阵营不少是平民,“天下游士”。他们本来“但日夜望咫尺之地”,就是希望打出天下后有自己的一分好处。可是都分给六国了,回复六国了,那么只好回去“归事其主”,没有人再敢一起“取天下”了。刘邦要取得天下,一定要重视这一条意见,他也容易重视这个意见,他是平民出身,他身边的人大多是平民出身。张良是韩国后裔,但他在刘邦身边,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可见在刘邦身边,汇聚来的,不少是这方面的意见。这是平民出身的这些人的视野,也成为了刘邦的视野。 后来刘邦成了皇帝,有大功而非刘姓的,也封了八个异姓王。连一度背叛他的雍齿也封了侯,给这些人留了一席地。 那个时代,即使平民出身,也远远未能设想一个平民政治的制度。刘邦能够这样接纳平民视野,也就很符合时代潮流了。汉朝能延续四百年,可见当时这个政治架构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