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首页 | 分类信息 | 招聘 | 房产 | 黄页 | 论坛 | 博客 | 新闻热点
金海湾  >  论坛首页  >  电影电视  >  细说优缺点和本片到底持什么立场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细说优缺点和本片到底持什么立场
楼主
来源:rockheim@rockheim 6/20/2012 4:26:00 PM
自从被《海角七号》恶心到以后,台湾票房冠军和金马奖得主是我就不感冒了,各种当地环境造就的小清新和拉家常确实难以引起共鸣。而《赛德克·巴莱》是讲台湾原住民的历史的,不免就有兴趣了,虽然导演还是《海角七号》那个。 先说优点。第一,制作精良。和以往的小清新相比,不得不说《赛德克·巴莱》是有大片风范的,请了原住民来演,全片原住民讲赛德克语,日本人讲日语,汉人讲闽南话,非常严谨。摄影专业讲究,很多镜头可以看出是做了很多准备,光影、构图、配色俱佳,许多画面都可以截作桌面。配乐也下了苦工,用原住民的调子和磅礴的奏鸣曲配合,烘托出了史诗气氛。 第二,在情节上设置合理,接地气。战斗场面惨烈又真实,视觉奇观来自于独特的异域风情,用大量篇幅展现赛德克原住民的习俗,如舞蹈仪式、生活场景、打猎风采、战斗精神。没有盾牌反光闪瞎敌军战马,没有排成一列对着迫击炮冲,没有徒手挡无缝箭雨,没有一边团体操一边念口诀,没有一个馒头毁三观。没有yy,没有坑爹,这是本片最胜天朝大片之处。唯一不靠谱的是床底下藏火药几十年,不怕哪天熟睡中被炸飞么。 缺点呢,也很明显。首先导演控制节奏的能力比较差,他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拍着拍着发现这样下去电影太长了,最后给剪成了4个半小时。”本片情节并不复杂,但导演缺乏用紧凑的节奏来推进剧情并增加层次感的能力,这4个半小时并没有包含很大的信息量,大量篇幅都是并无太多内涵输出的杀戮场面,以及部落仪式,完整版下部的结尾部分极为冗长,令人不耐烦,之前的感情积累丧失殆尽。非常有特色的配乐虽然引人入胜,但有时候喧宾夺主,近乎失控,甚至盖过了角色说话,令观众感到烦躁。 第二,我期待的原版的“好日本人”小岛、两个蕃人警察这样矛盾的角色都没有好好刻画,事实上全片除了展现赛德克人(尤其是莫那鲁道)的武勇之外,并没有一个非常立体生动的人物。 影片的立场是一个被津津乐道的话题。我想把这一点排除在优点缺点之外来讲。 首先我不觉得这是媚日片。诚然日本人在里面不是毫无人性的狂魔(那只在大陆电影中出现),但是我觉得本片并没有怎么美化日本人,日本人或温和或凶恶,时刻都想着掠夺资源为自己服务,并无体现什么美好的形象。如果认为不把日本人拍成731和南京大屠杀就是媚日,那我无话可说。 我也不觉得这是抗日英雄片。在前半部分就没少展现赛德克各部落之间的世代仇恨,相互残杀成性,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的仇恨贯穿始终,不杀死对方不瞑目,完全超越了和日本人的民族仇恨,最后也是内斗而死。在“为野蛮的骄傲”揭竿而起之后,包括赛德克儿童参与的对日本妇女儿童的残酷杀戮的浓墨重彩的刻画,又让这种正义立场消失,退回到了一种中立的状态。中立代表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可以有对杀戮的悲观,对双方勇武的赞赏,对自然的敬畏等等,不等于没有立场。然而一面让赛德克英雄们踏上彩虹桥,一面倒在草丛中的日本兵又在赞叹爆炸的火球真美,导演对画面的过度痴迷让中立立场又逐渐走向了没有立场。 对于这段历史,在我看来,日本人的入侵无疑是悲剧的起因,这是无法否认的。同时我也赞成对日本人有更加接地气的差异性的塑造。也有人认为日本人的入侵和统治带来了现代化和新的文化,直到今日对台湾仍有影响。这固然有正面意义,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台湾原住民独特的文化也因此消失。日本人做的只是第一步,后来的统治者,乃至今天的全球化无一不在加速这个进程。今天还能找到能说流利赛德克语的孩子来演这部电影应该已经很不容易了吧,像莫那鲁道的扮演者那样真的还会打猎的就更罕见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相当于抢拍记录下了一个可能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璀璨独特的文化就像各种濒危动植物一样珍贵,我是坚定的反全球化者。 顺便提一下电影院上映的“国际版”和分上下集的本土版的区别,国际版2个半小时,删去了很多枝节,基本上只剩下各种战斗和杀戮,让一些人物关系令人困惑,例如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显得莫名其妙。其他一些人物就更谈不上塑造了。原版4个半小时的人物塑造也好不到哪去,但至少完整性没问题,情绪铺垫足够,不会有突兀之感。
回复该贴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回复主题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