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建中欧贸易中心,何喜?何忧?
楼主
来源:lawman0@lawman0 7/17/2012 9:55:00 AM
重庆建中欧贸易中心,何喜?何忧? 一个大型的中欧贸易中心将在两江新区拔地而起。据两江新区管委会介绍,中欧贸易中心初步构想由六部分构成,包括中欧商贸城、国际品牌港、欧洲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进口商品物流分拨中心、出口商品保税仓储、相关配套设施等。其中,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中欧商贸城内,将引进100家以上的国际一线品牌,成为欧洲商品在重庆的零售和消费中心。而在位于悦来会展中心内的内陆最大的世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将开展进口高档消费品、医疗设备等产品的订单交易和批发业务,今年将启动建设约3.3万平方米的欧洲进口商品展场,出售的商品包括进口食品、日用品、母婴用品、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值得一提的是,交易中心的仓库设在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内,因此价格比商场便宜2-4成,市民能在这里淘到正宗且便宜的欧洲货。(凤凰网) 从新闻中大家可以看出,重庆建的中欧贸易中心,不论是对喜欢国际品牌的国人来说,还是对制造同类产品的国内企业来说,无疑都是个特大喜讯。因为,从国内市场来看,本土产品已被国人帖上“假冒伪劣毒”的标签,尤其是在食品行业,什么三聚氰氨、苏丹红等等早已令国人伤心到太平洋,食品安全已成国人的头号“敌人”。而进口产品,由于关税等等原因,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令收入不高的国人而望而却步。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庆建的中欧贸易中心,及其销售的外国商品,与国内的其他进口商品比就会形成对手,就能促进市场的竟争,有利于国人的消费,有利于市场的发展。这就是笔者所说的一喜。 另一喜就是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试想,如果重庆中欧贸易中心销售的外国商品,其价格真如报道中所说的比商场便宜2-4成,那么,这个价格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比也就相差不多了。从价格上看,如果国内企业不在质量上下功夫,不在技术上动心思,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那么国人就会转向,就会变成重庆中欧产品的顾客,而失去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从竟争的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应当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逸”的道理。有了重庆中欧产品,就等于在逼迫国内企业要实实在在地竟争,不甘落后,在危机中求生存,让自己更有生命力,为日后进入国际市场作准备。从道德上说,有了重庆中欧贸易,有了物美价廉的国外产品,不讲道德,不讲良心的企业,就会被国人拒之门外,而悄悄地死去。综上所述,重庆建中欧贸易中心,无疑是个好事,是个喜事! 当然,重庆建的中欧贸易中心,其好处还有很多,比如,扩大就业等好处就有得利于重庆的发展和民众的致富。但由于篇幅关系,笔者就不一一阐述了。 那又有何忧呢?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是有三忧: 一忧成为洋垃圾的“中转站”。大家知道,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作为商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字“利”。试想,如果外国商人在重庆无利可图,或者利润极少,那么,即便重庆建好中欧贸易中心,他们也不会立足的。反过来想,如果他们想在重庆及中国其他地方立足,要想多获利,就必须卖一些适合中国大多数人消费且又都能消费得起的商品。而这些商品从何而来?在制造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洋垃圾会否乘机而入呢?这便是笔者所说的一忧。 二忧成仿真品的“集散地”。众所周知,市场如战场,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而其局势有时也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用瞬息万变一词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因而,在市场面前,商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就会寻求本地企业合作,作为其“制造商”。试想,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重庆中欧贸易中心的外国货是否就名不符实了?这也是笔者所说的第二忧。 三忧成免检的“真空带”。虽然报道中没提到重庆中欧贸易中心销售的产品的质量由谁来把关,但笔者以为,如果他们进的是国外成品货,质量把关者肯定国外机构。因为,这些号称正宗地道的欧洲货,又怎会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其产品的质量呢?如果真是这样,这对中国来说,无疑就成了免检的“真空带”,成了不是免检的免检产品。试问,如果笔者分析正确,那么,洋“假冒伪劣”产品是否会流入?又由谁来监管?如此,国人岂非多了一重危害?这又怎不成为国人的最大担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