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农门”:大学毕业生黄强洋果敢回乡创业
楼主
来源:babymengOoo@babymengooo 8/2/2012 5:10:00 PM
很多年轻人千方百计跳出“农门”。然而,大学毕业生黄强洋寒窗苦读十几年后,却选择跳进“农门”。 放弃高薪回农村 “这两个西瓜13斤7两,总共18元钱……”7月1日下午3点过,在资中县兴隆街镇双桥村2组无公害西瓜指定零售点,大学毕业生黄强洋热情地为顾客称西瓜。 黄强洋的老家在双桥村4组。2008年大学毕业后,敢闯敢干的他在城里开过租车行、干洗店,跑过销售,推销过保险。那时,他每月能挣四五千元钱。 2009年底,双桥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谁也没想到,黄强洋得知这一消息后居然作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回乡创业! 黄强洋是家里的独子。当时,父母很担心,希望他慎重考虑。黄强洋却认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好政策会向农村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一定会很好!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里,黄强洋负责办公室的工作,刚开始时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 “起初没有资料,连策划书都没有!”黄强洋说,他随村干部、村民到外地考察,增长了见识,然后认真起草各种材料。 再苦再累不吭声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黄强洋积极参加各种突击行动。 2010年夏天,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玉米丰收了。黄强洋顶着烈日挑玉米,100多斤压在肩上时,他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压力”! 第一天下来,黄强洋的右肩肿了,疼痛难忍。但是,他没有对别人说,第二天、第三天仍然坚持挑,后来右肩竟脱了一层皮! 每次买小牛,都要半夜才能回到村里,于是黄强洋和其他管理人员一起在村口等候,然后一头一头地将小牛从村口牵进牛圈。 当年下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买回一台旋耕机。当时,大家都不会用旋耕机挖土。黄强洋心想,自己年轻,知识多一些,学起来更快,于是自告奋勇试着用旋耕机挖土,花了3天时间就学会了。虽然挖土没有工钱,但是他干得相当认真。 2011年夏天又要挖土,这个重任自然又落到了黄强洋身上。 每天清晨,黄强洋6点就起床,检查完旋耕机后便去挖土。白天骄阳似火,旋耕机没有遮阳棚,黄强洋总是累得汗流浃背。 就在那时,黄强洋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因为他感觉要实现理想实在太难了!“不过,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黄强洋对记者说。 黄强洋冷静思考:如果他当“逃兵”,其他人的思想也会涣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受到影响!于是他积极调整心态,坚强地挺了过来。100多亩土挖完后,黄强洋累瘦了,皮肤晒黑了。 干好事业很用心 “在父母的安排下,我先后两次到资中县城相亲。”黄强洋回忆,“那两个女孩一见到我就说皮肤太黑,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种庄稼的,为此她们都不愿与我交往!” “她们没想到,我是‘农民专家’!”黄强洋笑着对记者说。 蔬菜瓜果收获后,销售是一个大问题。起初,黄强洋和其他管理人员晚上用机动三轮车运蔬菜瓜果到县农贸市场去卖,回家休息两三个小时又投入第二天的工作。 渐渐地,黄强洋发挥自己懂电脑的优势,在网上查询销售信息,打通了销路,重庆、绵阳、自贡等地的客商纷纷开车到村里收购蔬菜瓜果。 为了方便附近群众买蔬菜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特意在村里设了零售点。每次收钱时,黄强洋都会把所卖蔬菜瓜果的重量、价格、收入等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 如今,黄强洋除做办公室的工作外,还分管会计、人员统筹等工作,工资也涨了。他坚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越来越强大,他和其他干部群众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 记者手记: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黄强洋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自信、果敢。 黄强洋放弃高薪跳进“农门”,不怕苦、不怕累,为农村经济发展奉献青春和智慧,令人敬佩!农村天地广,创业路子多。记者希望我市有更多青年像黄强洋一样,在农村扎根成“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