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频频拿地 为何如此“不听话”
楼主
来源:shaoli0711@shaoli0711 8/6/2012 4:00:00 PM
央企在近期又一次扮演着拿地排头兵的角色。如果没有更新的政策制约,这一趋势很可能在下半年得到延续。而这一趋势是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央企要在抑制地产投资过热中做表率”的情况下出现,不得不令人反思。 央企积极入市的深层次原因,也许是集体判断到了政策底部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机会。“如果只是部委喊话和地方形式上的表态,我们不认为楼市会就此低迷下去。目前企业尚属去库存阶段,因此都在积极出货。但随着2012年上半年土地出让真空期在供给方面体现出来,未来房价与成交量不排除有大幅上涨的空间。”一位房地产企业高层称。 有研究报告称,尽管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9.9%,但随着一二线城市房屋成交量的反弹,土地市场在近期有所复苏,预计下半年土地市场将继续升温,成交跌幅将持续收窄。“我们预测2012 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为36000万平方米左右,同比降幅会收窄至10%左右。”易 居房地产研究院杨红旭称。 回看每一轮楼市周期,央企总比民企具有更大的拿地胆量和勇气。归结起来,央企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项目本身有利可图,那么央企会凭借强大的**关系势在必得。如果项目本身有一定风险,央企也可以与地方**商定相应的利益安排,来化解风险。退一万步说,如果政策真的进一步收紧,导致销售受阻,央企的资金输血能力也将保证其不会和民营企业一样“死于危难”。 可以说,在央企频频参与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体现越来越明显的差别化待遇。调控与央企竞争双重压力下,民营企业将渐被边缘化。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除了市场调控、央企竞争外,还有地方**土地经营不善带来的第三座大山,最终被“大浪淘沙”,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要巩固楼市调控效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公平竞争,决策部门一方面应该加大现有政策执行力度,促进企业理性判断后势,另一方面,也应该深入思考国企与民企在融资待遇、门槛准入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同时系统性解决地方**此前大规模卖地扩张所带来的区域风险。只有多管其下,楼市才有可能真正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