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遮月 · 斯科特
楼主
来源:NClgde@nclgde 9/11/2012 10:22:00 PM
以他的本领资历,却不铺张声势,这是雷德利?斯科特最叫我佩服的地方。倒不是说他私底下行事多么低调,而是这么样的一位商业片导演,并不一心地去讨好观众,似乎多少有些知识分子的风骨,少见。 看他的类型片,妙处在一点诧异上。看《罗宾汉》,原是要看侠勇敏谋,得见却是民权抗争;看《黑鹰坠落》,原是要看热血杀伐,得见却是悲天悯人;看《谎言之躯》,原是要看惊险悬疑,得见却是政治博弈;看《美国黑帮》,原是要看江湖恩仇,得见却是人世浮沉。总不能猜透人家,反倒有些乐趣,非但不觉得失望,反而欣喜,人家抛出的命题,经得起琢磨,如果说雷德利?斯科特有那么点儿娱乐精神的话,大概就在这儿吧。 虽说他在选题上还算讲究,但他的好处,却不在于主题有多么的深刻,他毕竟不是库布里克,更不在内容情节上,这方面雷德利?斯科特不讨巧,照我看有一类观众,根本就不值得去讨好。 这类观众看电影只重情节,哪儿哪儿有个漏洞,他就不放手,要嫌故事不够热闹,结构不够紧凑,一旦情节为他们所熟悉,一定嗤之无有新意,其实他们哪里又看得到新意,他们要的是噱头,不是新意。坏人被绳之以法,吁~~正义再一次战胜邪恶喽;好人救出了人质,吁~~又他妈英雄救美啦;情人之间聚散离合,我靠~这不是韩剧情节吗?这样看电影,不知有什么趣味可言。从前只是批评恶俗的桥段,后来对主题雷同也抱不满,甚至渐渐连相同的情感也看不惯了。试举一例,太祖的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是化用的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你说他剽窃,这个可以,但是你骂他的菩萨蛮这个牌子没有新意,就站不住脚了,如果你进一步指责他“追忆感慨”的情感也是化用前人而来,那就真成了无理取闹了。 这些人,他们不关心技巧手法、也不关心美感情趣,如此不敏感,却标榜见多识广,曰某某电影,太俗套了,我早就猜到结局了!猜出来结局有什么用呢?就像人生的结局,不过就是死嘛,谁会去猜?但是人生的乐趣,难道是死吗?是过程,过程怎么领略?有些人自诩走遍大江南北,去过二十多个国家,他们相信智慧会随着经验不断积累,多么天真。如果随便溜达溜达,能成精英,那城管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这是题外话。 雷德利?斯科特倒不是不重视情节,看《末路狂花》就知道,他把握得很好,这部电影里有个情节,苏珊?萨兰登饰演的中年女子Louise,已经青春不再,此时她凶杀案在逃,又被骗光了仅有的积蓄,伤心绝望,可以说倒霉到了极点。她抽着烟坐在车里,车停在异乡公路旁,正在自伤自怜的时候,蓦地发现远处窗子里有两个白头老妪正凝神注视着自己,这个颓唐的女子在她们的眼中是那么的年轻貌美、自由自在,让她们心底生出来多少羡慕和怀念。整个影片的节奏都为之一变,骤停。这么一段戏,真是精彩极了。 但雷德利?斯科特真正的好处,是在于他叙述的节制与内敛。 如果把乔治?卢卡斯比作金庸的话,那雷德利?斯科特就是王度庐。在艺术处理上,他审慎精炼,端正细腻,不同于其他导演的过分煽情和纵情声色,他可谓是不动声色,但也不同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冷峻严厉,而是别有一种儒雅的书卷气。 古龙在谈到王度庐的时候说道:“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那个时候,我最不欣赏的武侠小说作家就是王度庐。因为那时候我总觉得王度庐的小说太淡。因为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每个人都有七八岁的时候,可是七岁、八岁、九岁、十岁、十一岁、十二岁,每一岁都会过去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会过去的,从这个阶段到那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成熟转变。所以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我观赏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也有这么一个过程。 电影中的细节太多,往往就不能一一照顾到观众,若试图为之,则必要用镜头加以强调(例如《金陵十三钗》里对教堂玻璃的特写),或者注释(例如《武侠》里的discovery式讲解),于是节奏即被打乱,格调也随之浮夸,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就有点儿浮夸。 因为信息量大,所以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尽情铺陈。平铺直叙,不加渲染,难免会让人感到空泛,如果说其他导演看重的是刺激的话,那雷德利?斯科特看重的则是欣赏,是品味。一种是被动的审美,一种是主动的审美。 在《美国黑帮》中,有一折,说的是大毒枭Frank Lucas与侄子Stevie Lucas谈心,劝导他投身到其热爱的棒球事业中去,然而少年却回答:“I want what you got,uncle Frank。I what be you.”这时候黑帮头子什么也没说,脸上什么也没带出来,没有怜悯,也没有欣慰,到后来,警察剿匪,Stevie被流弹击毙于毒品分包车间里,镜头轻描淡写,他叔叔慌乱中惊鸿一瞥,就全交待了。没有给死尸半个特写。戏够了,不必“异史氏曰”画蛇添足。须知好戏不可做足十分,有八成就够了,剩下两成留给观众互动,留白嘛,为什么叫留白,不叫弃白?自有人候着它呢。 在《黑鹰坠落》中,从第14分钟开始,到第19分钟,信笔由缰一样,白描出一幅军营将士长卷,镜头着墨不多,但刻画生动,一气呵成,先后交待了十几个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如同宝文堂绣像本的评书插图,既是介绍人物,也为酝酿气氛,显示出导演深厚扎实的剪辑功底。 在《银翼杀手》中,有一个花鸟鱼市的场景,布置得那么精致,竟然一个跟镜就下来了,总共才几秒钟的时间,一点儿不拖泥带水。 在《角斗士》中,开篇楔子即是罗马人与日耳曼人的一场战役,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的信息,却一点儿不显的局促,短短的十分钟,事无巨细,全部交待得清楚,条理清晰,布局严密,张弛有致,回味无穷。让人有一种读史的快感,还得是文言文,看将军披坚执锐,引百骑绕袭,大破贼众,追亡逐北,无一人得脱者。这种小说式的史笔,等闲看不到,常看的都是修眉笔和眼线笔。 妙处不再一一赘述。 欣赏精致的艺术,得有闲工夫,当然,也有走马观碑的人,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走马观花。 我小时候喜欢梅格?瑞恩,得知拉塞尔?克劳对她始乱终弃后,对他很是反感,以至于排斥他演的电影,也连累着错过了雷德利?斯科特,现在想起来,也挺好玩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