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琼《贵妇还乡》 当音乐剧遇到黄梅调
楼主
来源:yin913@yin913 9/18/2012 10:29:00 PM
当音乐剧遇到黄梅调,你会想到什么?新鲜?怪异?好奇?抑或是“mission impossible”?7月12日晚,在保利剧院上演的黄梅音乐剧《贵妇还乡》不需要你再花费脑力发挥想象,只需要你在剧院的座椅上放松心情,用心感受这史无前例的中国传统戏曲创新! 或许在听到“四鹿奶粉”、“地沟油”、“发微博”这些流行名词时,你会疑问这是不是最近帝都刚刚出炉一出小剧场话剧;在看到活力张扬、充满爵士气息的歌舞表演时,你会恍惚自己是不是身处纽约百老汇,欣赏又一部的《歌舞青春》;但当吴琼功力深厚、绕梁三日的天籁之音悠扬婉转地飘然而至之时,你才会肯定“是了,这是正宗的黄梅调”。 现今的中国传统艺术,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衰退、甚至消亡的危机,如何让其在光影充斥、声色轰炸的21世纪保存并发展、传扬下去,一直是诸多业内外人士关注的话题。此时,吴琼与她的黄梅戏做出了新的尝试——将黄梅调与轻音乐结合,将中国戏曲同西方戏剧结合,将黄梅传统唱腔和现代音乐剧结合——这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做出的重大改革!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改革是可行的、是顺应潮流的。从本质而言,戏曲本身是声乐艺术的一种形式;与西方现代艺术结合,不过是其在表现方式上的突破。《贵妇还乡》的探索使黄梅戏寻找到了一条更现代的发展之路:在现代轻音乐的配衬下,黄梅戏明快抒情、真实活泼的特点更大化地呈现了出来;流行范儿的编曲给黄梅调加入了明确的节奏感,使其在保持原有口语化、优美流畅特性的基础上更添动感;爵士、流行等风格的音乐加快了原先黄梅戏的演唱节奏,一改人们对传统戏曲缓慢、拖沓的印象,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新的表现方式将带给传统黄梅戏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不得不提到本戏的剧本——瑞士著名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无论何时何地,优质的剧本始终是成功舞台剧的基础。原剧具有讽刺意味的对“金钱万能”现象的揭露在现今社会极具现实意义;而剧本在探讨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与道德绝对主义(Moral Absolutism)孰优孰劣这一问题上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即相信存在着判断道德伦理问题的绝对标准,而且并不受社会或者场合的影响,“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尽管这一哲学范畴的问题在学界的争论始终未曾停止过,但对问题本身的思考才是剧本的意义所在。而将这一具有深刻哲学意味的剧目搬上舞台,也恰恰体现出本剧制作人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剧荒诞幽默的风格加上黄梅戏本身的表现方式,使二者相得益彰;其中频频出现的时下热词——CPI、次贷危机、食品卫生、校车安全等等,不仅加强了《贵妇还乡》的地域性、贴近性,使其趋于本土化、现实化,与观众产生共鸣,更能针砭时弊,直面现实,将目前老百姓屡见不鲜的社会问题放大给观众看,让人们在笑声中思考,在思考后沉默。 至于演员早已毋庸赘言。吴琼加黄新德的经典重量级组合,已经让黄梅戏迷们欣喜不已;青年演员们清新活力的歌舞演出,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也成为了这出音乐剧的一大亮点。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黄梅戏走出了它创新求变的第一步,相信这只是开始。不知百年之后,人们回首黄梅戏,是否还记得当年保利剧院的《贵妇还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