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的“成熟”
楼主
来源:1931009065@1931009065 9/25/2012 5:14:00 AM
近日和业内交流,大家普遍反映投资者“成熟”了。 成熟何解? 业内谓之,“以前市道不好的时候,必有投资者大骂而至,匆匆赎回并转而买入其他新基金。现在投资者顶多抱怨两句,实际动手赎回的少多了。” 言及于此的业内人士,显然是想说,投资者减少赎回,应该是他们更多着眼于长期业绩的体现。在熊市中割肉和在牛市中追涨的两大不理性,终于去掉了一个。值得欣慰。 这是一个解读。 另一重解读是,投资者的亏损太多了,使得许多投资者在砍“自己血肉”的时候,不忍下刀,只得抱牢等待解套。而这个时候,投资者能够做的只有——抱怨两句。所以,这未必是投资者理性上升的体现。 当然,相比匆匆赎去,现在的抱牢和等待,无疑多了层从容。这一定表明,在概率上,投资者的耐力的上升。耐力和从容是必要的投资品质,对于A股市场的参与者尤其重要,从容的投资者还是值得赞赏的。 毫无疑问,投资者是在不断成熟的。 成熟的品质还包括,新基金的认购数量日益减少。很多人把购买新基金作为投资者市场热度的测量计。殊不知,在相对成熟的海外,新基金的发行规模从来就不大的。有点经验的投资者都喜欢选择时间较长的基金。 一方面,这些基金的运作时间较长,基金经理和契约的磨合期长,业绩相对有个参照,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申购老基金,意味着其没有建仓期,对于投资者而言,既然下定决心要投资股票,减少过渡期,总是好的表现。 但是,也有人解读认为,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色因素。比如,渠道的推介力度就是重新轻旧。比如,新基金的申购费用就是比较低。比如,有些新基金会给有关渠道承诺“估值底线”——这还有时候被视作一种额外保障。 我们不能肯定,如今的认购少,究竟是市场的理性上升,还是热度下降所致。但概率就是概率,尊重大概率才是成熟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