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存在的白鹿原
楼主
来源:shearain@shearain 9/27/2012 9:43:00 AM
不存在的白鹿原 从头到尾,白鹿原只是一座原野上矗立牌坊的符号。县城的实景在山西,麦田在内蒙。在这部名为“白鹿原”的电影里,白鹿原不知道在哪里。 导演想展示出白鹿原的灵魂,但是拼凑的只是一些“地方特色”,像是从火车站的特产超市买来的。整段陕西老腔《将令一出震山川》在麦客们吃饭时喊出来,似乎只是为了给电影贴上地域特色的颜料。一群老艺人孤零零呈现于楼阁上的光线中,而围观的长工被阴影所屏蔽,看起来更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意展示(导演对这段似乎相当满意)。更加不知所云的,还有田小娥和白孝文进县城之后,在床上灯影里,妖艳地唱碗碗腔。不得不说,那段曲子,唱得太难听了。 方言、臊子面,这些生硬的符号堆砌了一个印象“白鹿原”。电影节奏也随之时而冷静时而煽情,磕磕绊绊,不知所云。 电影开头,白鹿原缴皇粮被抢,鹿三带农民抗粮,时代大幕拉开,似乎“一个民族秘史”的架势,然而几分钟之后,叙事就从云端坠落,一头扎进田小娥的欲望和纠缠。仿佛只有这个人物,才能把白家、鹿家,以及白鹿原上的风云串联起来。 但是一个小乡绅小老婆的视角,无论如何难以支撑所谓史诗叙述。于是历史和民族退缩到情欲背后,中国式历史或者命运,变成了“中国式欲望”——连官方宣传也毫不避讳这种失败。 美人和肉欲,导演在高高举起之后,选择了一个最容易获得商业青睐的切入,很难说这是导演的虚弱还是投机。总之,从此白鹿原上的繁衍生息和时代奔流,隐没在田小娥的“奸情”里。 随着田小娥的到来,黑娃的出走,那群高举锄头抗粮,热气腾腾走在土路上的白鹿原不见了,家族也支离破碎到只剩下白嘉轩家和鹿子霖家。老人被征粮兵枪毙之前,背对着焚烧过的麦田说:“白鹿原是个好地方,你们拿不走”。这句话倒是深沉,在这里找不到支撑,反而突兀飘忽得很。 而挟裹一切人物命运的历史洪流,也成了田小娥的陪衬。田小娥因为白鹿原的传统秩序无法进入祠堂,被放逐到白鹿原的边缘;黑娃造反,也是因为田小娥不能得到白鹿原原有秩序的承认。这一切冲突到最后,以日本人飞机炸了祠堂草草结尾。传说、乡约和藤条维持的威严都土崩瓦解,一出电影也随之倾颓。 也许王全安想用这种刻意的烂尾暗示人们,《白鹿原》的失败“非人力所能为”。但是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用了两个半小时还没描绘出一个“白鹿原”,只是在纸上虚涂了几笔颜色,无论如何不能只怪别人添乱。 幸好有广电总局,可以为一切失败背黑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