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首页 | 分类信息 | 招聘 | 房产 | 黄页 | 论坛 | 博客 | 新闻热点
金海湾  >  论坛首页  >  电影电视  >  《林中小屋》隐喻深度解析,不可多得的神剧本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林中小屋》隐喻深度解析,不可多得的神剧本
楼主
来源:kittyfanfan@kittyfanfan 10/23/2012 3:45:00 PM
【评论里许多人宣称我这篇文章是过分解读,相信我,我知道什么叫过分解读。自己还曾就影片接受美学和二次文本的问题发表过论文。我也会对那些过分解读恐怖游轮穆赫兰道之流嗤之以鼻,但本片的隐喻,说是隐喻,其实根本连“隐”都算不上,我甚至怀疑这些道理是否真的需要有人来分析给大家听———直到我看到很多人都说读过文章后受益匪浅,也许你们真的被糟烂的字幕伤的很深。我可以有把握地说,这篇文章所分析的内容并没有任何一点是导演和编剧最初不想表现的,这部影片虽然除了讽刺恐怖片产业以外没有过多的深意,但也绝对不是看完图一乐的烂片。】 今天看了720P的林中小屋,因为之前觉得字幕翻译的实在太扯淡(“drawer”翻译成“贞操带”之类),于是这次是720P片源直接带着英文字幕看的,自觉应该少了不少烂翻译的误导。看完后觉得这真的是美国恐怖片的一次彻头彻尾睿智的自嘲。看完让人——所有观众,甚至部分美恐导演——都不由得对着编剧说一句牛逼。 首先要确定的是,本片与其说是恐怖片或悬疑片,不如说是一部黑色喜剧。还记得一般恐怖片的标准开头么?没错,都是一个/一群无脑年轻人被本片标志性怪物杀死的过程。本片却只是两个nerd主管在不停地讨论cabinet和drawer的问题。 但如果仔细揣摩台词,还有意外的惊喜。 女主管加入两人之后,说过一句“Stockholm went south”(斯德哥尔摩完蛋了)这句话要联系起后面的对话来理解,两人问不出原因,只能嘲讽到“他们那边的产业一向很不稳定”,然后又补充了两句“everyone knows you can’t trust Swedes”,“there’s just Japan and us” 那么,看完全片以后我们了解到,这个“产业”在片里指的是“牺牲年轻人来供奉上古巨神”,但现在在我们看来,这个“产业”指的就是“整个美国恐怖片的流水线产业”,包括其中脸谱化的角色,没信号的手机,崩塌的坑道,都是美国恐怖片里喜闻乐见的内容。 那为什么又说“Stockholm完蛋了”呢?鉴于女主管说这句话时完全是用的谈论同行的语气,所以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瑞典(和我们同行的)恐怖片产业完蛋了”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寻找一部同时和瑞典、恐怖、斯德哥尔摩沾边的片子,答案只有一个——08年瑞典轰动一时的电影《生人勿进》。《生》的成功就在于打破了恐怖片很多传统,引入了纯真的小孩,冷峻的风格等等在恐怖片领域并不常见的元素,因此广受好评,还翻拍了美版。但在《林》中,却只被公司的主管认为是瑞典恐怖片产业走下坡路的代表。这也是一个绝妙的铺垫,容后再表。 其实影片严格来说,最惊艳和出人意料的镜头只有一个,就是老鹰撞上电子屏障的场面,聪明人看到这里差不多就明白接下来的剧情了,这个镜头就等于突然一下点醒了观众:你现在看到的不过是一场真人秀。但接下来发生的剧情基本可以在任何恐怖片里看见:年轻人一不小心唤醒了沉睡的邪恶——首先make out的情侣必须死——以及专门戏弄观众的有惊无险场景(比如Jules和狼头舌吻的场面)。让我们熟悉的以为又看到了一部流水线恐怖片。 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本片多了一条故事线,即“有关部门”是如何暗箱操纵恐怖片流程的,恐怖片老观众会笑着发现,原来经常在美恐里看到的元素,诸如角色的愚蠢决定,环境上的重重险阻都是“有关部门”暗中使坏的结果。比如雷神大哥前一秒还准备钉住所有出口,死守小屋(打破流水线的行动),但闻到一股仙气就立马又改口说大家分头等死(符合流水线的行动)。如此情节实在是给流水线产业重重地打了一下脸。 不用非常细心的观众也可以发现,本片中“有关部门”是被塑造成一个反面组织的,而他们所代表的“恐怖片流水线化”自然也是本片想要抨击的现象。所以本片的中心思想根本不是想讲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或者营造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而只在于对美国恐怖片流水线产业的一次黑色幽默的自嘲而矣。 另一个可以支持并扩展本论据的元素就是片尾出现在神殿和Marty互殴的西格尼·韦弗,西格尼·韦弗是谁?《异形》中雷普利的扮演者。西格尼·韦弗上一部出演的电影是什么?讽刺美国外星人流水线产业的电影《保罗》。西格尼·韦弗这次出现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下面就要说到一个很多人都提到的问题:本片的结局。 在本片的结局中,“有关部门”全线阵亡,西格尼·韦弗被扔下悬崖,剩下的两人一起坐在神殿里等死,最后世界末日来临,上古邪神出现。 …… 大部分观众看到这里的感觉都是:搞什么? 我们不妨回过头看一下西格尼·韦弗在神殿给出的解释:“这是一场献祭的仪式”,“这个仪式是为了取悦上古邪神”,“如果年轻人不按照顺序死,上古邪神就会发怒,整个世界就会毁灭”。 翻译一下再看。 “这是一场流水线的产业”,“这个产业是为了取悦观众”,“如果恐怖片不按套路发展,观众就会发怒,整个流水线产业就会被破坏” 明白了么?整个片子其实都是一场绝妙的比喻,把观众比作上帝的另一面——上古邪神,把电影公司比作草菅人命,暗箱操作的“有关部门”,而在剧中按照观众意愿死去的年轻人又成了产业中最无辜的人。 但编剧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 这就是为什么影片一开始要说“斯德哥尔摩完蛋了”,因为《生人勿进》也是打破瑞典常规的恐怖片代表,“有关部门”认为它“完蛋了”,但事实正好相反,《生》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就像本片一样,本片在美国恐怖片上所做出的变革,也赢得了很多好评。 而一切原因,就在于“有关部门”认为会毁掉世界的:maybe it’s time for a change.
回复该贴      
发帖回帖
返回列表
 回复主题
          预览